如今想来简直是在做梦,我居然老早就看过这个片子,大概就是96年左右的样子,还是在电影院看的胶片,不,没出国,就是在北京。
当时看的时候在想,怎么会有这么好看的电影啊,以前完全没见过嘛。
观影触感如今还记得:主角家早上一家大小起床,电视里传来《东方时空》的主题音乐——那时《东方时空》最火的是“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生活空间》板块,结果一不留神,《东方时空》被《民警故事》给讲述了。
这个场景给人印象非常之深,脑袋被什么一拍,老百姓的生活空间的气息扑面而来。有那么一刹那,银幕消失了。
时至今日我和我妈还会拿这部电影里的情节开玩笑,就是抓来一嫌犯,名字过于奇特,被勒令在布满灰尘的桌子上用手指头写下自己的名字:刘兜兜。当时满场都笑疯了。后来嫌犯被铐在暖气片上,还奋力拧头看电视。屡次被民警把头拧回去,他再顽强地拧回来。这一段很妙,是因为警匪间流动着一种奇特的默契和……平等?尊重?友谊?总之是各有尊严。
最具喜感的是打狗那段,全体民警浩浩荡荡骑着自行车出门,还拎着大棒,四处围剿一只狗
1、不同于“批判现实主义”的现实主义,完全放弃了情节剧式的叙事模式,我直到今天才在国产片中“发现”了它。用导演自己的阐述来说,其创作是进行了新现实主义最高阶段的尝试,摆脱剧情结构,并让非专业演员的表演达到比专业演员毫不逊色的境地。
2、因为其几乎不带任何成见的记录和呈现,时代、生活、人物的本来面目得到极大程度的还原,观者能逐渐体会到真实生活当中本身就存在的多义和含混性,没有非黑即白的是非标准,即使讲警匪故事,善恶也似乎是相对的。
3、因为放弃了剧情,叙事既无起点,也无终点。它拆开了生活的里子,却没有缝上。作为叙事副线的民警家庭生活一地鸡毛,最终也没有任何好转(亦或恶化)的迹象。不同的人生态度会给出不同的人物解读,这种开放性又会让观者进行自我反思。
4、今天看到还十分惊异于当年能过审,查了下果然经历了不少波折,最终是公安部的领导拍板放行,不知是否因为被真实的力量撼动了。
5、不免想到,如今的社会生活中每天都在搬演荒诞剧,如果纪实主义能够在今天的中国实践开来,必定会被历史铭记。
今天因为是警察节,豆瓣热门推荐了此影片,先是看了影评8.3,以为很好看,结果看了感觉很一般,一般的剧情,吵闹的背景台词,故事性一点都不强,哎,浪费时间了。客观评分应该在5分左右。很不解为什么评分与真实观感差距那么大,我相信这不是我一个人才有这种感觉,评价人群是小资小众的,还是影片本身的小众造成的?
《民警故事》是宁瀛的北京三部曲之一。是一部特别像纪录片的电影。
1994年的北京,在回忆里几乎已经被忘记的北京,看着电影里那些陌生又熟悉的街景,恍惚间似乎有点穿越。
看完后意外的碰上了导演的演后谈,也对这位女导演有了新的认识。
实话说,这是我完整地看到的她的第一部影片,也许是那部叫做《无穷动》的女性电影的争议太大;也许是之前加诸于她身上的标签太多,一直拿不定主意是不是要看她的电影,直到这一部《民警故事》。突然想到,虽然名字很像,但是与成龙的《警察故事》系列完全不同。
《民警故事》的介绍就一句话,中规中矩——北京片儿警的故事;自然与港产商业片《警察故事》毫无共同之处。
还有就是,有的电影很好,但是和导演的交流就没有那么顺畅,这一点在和国外导演,特别是非英语国家的导演映后交流时体现的尤为明显。而宁瀛和到场观众的交流,无疑是顺畅而成功的,至少对于我来说,正因为她率真而毫无做作的交流方式,让我决定抛开外界所加诸于她的那些奇怪的标签,而是把她的作品都一部一部找来看一下。
民警故事:李占河出演,咱们都是小把戏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labanchina.cn/a/id-14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