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相当传奇色彩的越狱故事。好的片子,是一开始让你以为(沾沾自喜),却发现不是(迷惑并好奇看下去),到后来才知道原来是的(释然+佩服编剧),然后回味久久。
从这片子,收获如下想法:
1、一定要站好队;
如果安迪没有和瑞德成为好朋友,结局,也许会有不同。瑞德在监狱中不说呼风唤雨,却是有求必应。安迪在进监狱一个月以后才开始交朋友,第一个搭讪的人就是他。这说明什么?说明大银行家绝对就是有当大银行家的资本,智力资本。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句大俗话。监狱,不过是缩小的社会。江湖凶险,怎么能活下去,找好圈子,站进正确的队伍里,绝对是必要的。群众力量大么,否则,再大的能耐,也顶多是扑腾两下以折翅告终。安迪后面的出类拔萃,不都有这帮以瑞德为中心的狱友做后盾么。而他,也从三瓶冰镇啤酒开始,以行动告之着朋友,跟着他,有肉吃。他在后来,与瑞德互为帮助,成为这帮小团体里面的核心,不断散发能量。
2、知识就是力量,一定要有一技之长,让你与众不同;
安迪虽然是大银行家
这是一篇迟到的观后感,迟了3年。
它是一部迟看的电影,迟了8年。
默数,3年里我反复看了这部电影几遍?无法详记,应该有20遍。当“新鲜”被“沉思”取代,“刺激”被“感悟”淘汰,你会发现这20遍并不算多,或许……本该是30遍,醉在这部电影史上的无冕之王。
我已很难说清再一次看这部影片的感受是什么,执着、信念、友情、智慧……这些遍布于该片影评中的词汇已经无法触动我的感官神经。或许真正的触动是无法用任何语言描绘的,只剩静静的思考,好似安迪在肖申克这座黑牢中的默默地踱步一般,静。
正如很多影评家所说,肖申克监狱是现实中人生困境的真实写照,安迪关押于肖申克,而我们则是人生的囚徒。你看着安迪用十九年的时间凭着一把小小的石锤逃出肖申克监狱,而你则依旧无奈地关押在人生的囚牢中,你看似自由的身躯其实无法逃脱现实的禁锢,而安迪则不断地在黑牢中感受着真正的自由。
【瑞德(独白):阳光洒肩头,仿佛自由人,像在修缮自家屋顶,我们像是造物之主般自在。安迪呢,他窝在阴凉下,脸上挂着奇异微笑,看着我们喝他的酒
我有时经常去一些电影论坛,看到上面的影评人不遗余力的吹捧这部片子,说他触及心灵的好片,救赎自己也救赎了其他犯人的心灵,是高于好莱坞审美情趣的电影等等,有的电影论坛还特意为了这部影片开辟了一个讨论区.
在我看来《肖申克的救赎》恰恰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好莱坞片,我不否认其中人性的光辉和片子紧凑跌宕起伏的剧情足以让某些平时不看或者看电影很少的人觉得这是部能载入史册的片子,于是这些人就开始群情激奋,写了很多赞美甚至献媚的影评
《肖申克的救赎》属于绝对的,完全的好莱坞电影,理由有三
第一、主人公安迪,他是一个标准的个人英雄
这点符合好莱坞或者说美国人对于英雄的定义,他从入狱到他精彩的出逃,完全属于了个人力量的范畴,虽然有的人说这是因为安迪出逃不能让太多人知道等理由,但是安迪其他的做法,包括给其他犯人争取到喝酒的机会,扩建图书馆这些做法则完全是一个孤胆英雄在拯救其他人的心灵。
第二、正义往往是美国片的道德衡量标准
安迪是不幸的,因为他受到诬陷,他是清白的,相对于狱中那些黑暗的预警和下三滥的犯人
肖申克的救赎:执着是为了更好地柔和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labanchina.cn/a/id-1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