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这个民族蛮奇怪,既有令人特别痛恨的右翼,可是普通的老百姓却又让人心生温暖。
我喜欢看一个日本的电视节目,叫《全能住宅改造王》,多年老屋拿出钱叫设计师给改造。过程中,设计师是全心投入,往往住户都小,或是有很多难题,设计师都一一克服,在不超出预算的情况下,将整个住宅焕然一新。
结尾有个环节,是全家人来到新家,都是惊喜,有一次一个将成为房屋女主人的新娘哭了,还有一次一个老太太不停的鞠躬感谢,还有一次一个男主人说,要更加乐观的活着,成为配得起这样乐观的房子的家庭。
这些日本人对待万物及生命的态度很令人欣赏。包括这一次地震的临危不惊。尽人事、由天命正是一种好的生命态度。特别是平等的对待生命,尽心尽责对待每一项工作。曾看到一个文章说,即使是一个邮递员,也是一辈子努力,做到尽善尽美,而很喜悦。
禅宗里提到入定,获得定中三昧,并不一定要出世,哪一项工作可以这样全身心不计回报的投入了,便也是获得三昧的机缘。
以前厌恶日本人不停鞠躬,觉得流于形式,可是并不是那样,比如那个节目里,大家对设计师的鞠躬致谢,真…
些许不一样的小津,电影中有一点惊喜,当然长镜头、固定镜头、仰角拍摄什么的风格是不变的,变的是小津讨论问题的选题,生与死、工薪阶层、婚姻问题等……同事的死亡、同事的老婆怀孕、自己孩子的夭折,这些生命的孕育与死亡是主角面对的现实,热忱的同事希望生却不得不面对生命的完结,而有了宝宝却因为生活的拮据而无力承担……这引出了叙事的另一主体,工薪阶层的可悲,正如男主角与两位旧事友人就醒后的对话,私营业主压力大但是是自己的买卖,而男主角看似是白领,其实朝不保夕,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然而这只存在于理论上,这是多么残酷的现实讽刺……于是,男主角将视线转移到家庭,可孩子的夭折让夫妇趋于离析,同事们间的友谊是一个慰藉,电影中同事们一起放歌、一起郊游,这是小津眼中逝去的美好,那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其中男主角和金鱼发生了婚外恋,电影对此没有指责,而是把问题抛给了两个女性,夫人的谅解、金鱼的放弃,基于男主角的工作调动一切恢复了平静,这是日本社会对婚外恋的一种态度,但是也是小津为代表的男权的意识,因为一切指责无涉男主角…
《早春》看完了。有点惊讶,难得的不是嫁女啊、父母去世这样讲家庭生活的影片,而是描写上班族的。
小津安二郎自己对电影是这么总结的,“这是我很久没拍的上班族电影,想描写上班族的生活。大学毕业初出社会时的喜悦,就业时的希望渐渐消失,努力工作三十年后也没有像样的成就。我想从世代的变化来捕捉上班族的生活,拍出上班族的悲哀,这是我战后作品中最长的一部,但我刻意避开戏剧性,重复堆积不怎么起眼的场景,看完以后却能感受到上班族的悲哀。”
于是,在这部电影里,小津借各个角色刻画了当时的情境
题记:
搭上有妇之夫,你可能觉得没有问题,但是,将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上不好吧,你欠的就是自我反省!
【简介】
职员杉山正二和妻子昌子在孩子死后过着朝九晚五的平静日子,而他们的婚姻正在经历七年之痒的尴尬,英俊的正二和同事金子有了一夜情,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妻子知道后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妈妈劝金子忍让,但她赌气不回,正二自己也受着良心的责备和朋友的谴责,他决定寻回妻子。就在这时,正二将被公司调职去外地,昌子的心里乱极了。最后,昌子听从了朋友的劝告回到了正二身边,夫妻舍弃前嫌,携手走向新的人生未来。这部电影是小津转型之作,通过电影反映了日本新一代和传统开始割裂的进程,具有很强的社会和道德反思意识。
【简评】
小津的电影往往从日常镜头入手,将世俗生活的平淡通过镜头传递给观众。而在连接上以靠描绘性的景物镜头切出直接交代此后的场景和人物使得镜头简捷明了。并以人物对话表现生活的烦恼和艰辛。《早春》是小津少有的以外遇为题材的影片,显示了他对当时日本社会和伦理观念转变的思考,也可以看出日本女性地位的转变…
---黑白片早春,故事从平淡舒缓的音乐中开始,一个普通的早晨,像童年时见到的爸爸妈妈每天的样子,妻子催促丈夫起床,同时整理床铺,然后做早饭。。镜头基本不动,也不怎么剪接。。。如果是以前,甚至一年前,我肯定没耐心再看,直接关机。最近真的老了,早上很早就醒了,无所事事的抽了支烟,天色还未亮,正适合这种慢节奏的闷片,何况现在正是早春。。。
丈夫去上班了,同事也很普通,好像随时能走出屏幕坐你隔壁开始办公。工间休息时,也是一大帮人坐在草地上说说笑笑,阳光正好,有人提议周末去旅行。。。很熟悉很温暖的场景,看到这里的年轻人都会想到自己曾经的那家公司,那些同事吧。
晚饭后丈夫问妻子,周末去旅行么。镜头一转,一大帮人说笑着走在乡村的田边,女同事问丈夫,你妻子怎么不一起来--噢,她回娘家了。这边,妻子在补围裙,母亲在做料理,问她怎么不和丈夫一起去玩。--哦,去那里又要花钱又累。母亲叹气:要不要带点蒟蒻回去,我记得那时他最喜欢来我们家吃这个了。。。不用了,那时他是学生,没钱。。说到这里,妻子低下头去:当然,现在一…
秋刀鱼之味
第一次见到“小津安二郎”这个名字,是大学三年级左右,在安德门地铁站的一张海报上。《秋刀鱼之味》,是部老片子,一男一女家人似的两位演员正襟危坐,含笑朝着我们,寻常日本人家的起居室,古朴、熨帖的生活气息。
南京是座特别的城市,我在那里生活了四年。每年的12月,不管这城市的年轻人多么欢欣地准备圣诞,来自历史阴郁血液的铁锈味,和着时不时的冷雨,12月的南京是悒郁的。
我曾与好友循着这张海报给出的地址,想去和一众日本电影兼日本文化爱好者一起观看《秋刀鱼之味》,不过南京城阻止了我,在冬夜里我的方向辨识能力大打折扣,我转而和朋友找了一家日料店,点了份烤秋刀鱼。那份寂寞就是我看待友谊的方式,我为数不多的几个朋友,他们必须和我一同品尝那份寂寞。
想不到真正观看这部片子,果真是一个人。那段时间为了整理和恋人(现任丈夫)的关系,决绝地选择一个人生活。午后,教工宿舍外阳光正好,我却把窗帘牢牢拉上,屋里一阵阴森。序幕,织物图案的素朴背景缓缓打开,日本人名在织物上显现。灰底略带些女士衣物颜色的镜头下,人物…
《早春》逻辑严谨!战后工薪阶级的哀叹:一个很久以前的故事了,人还是一样的人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labanchina.cn/a/id-42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