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一月的雨
《地心引力》之后,我们需要记住墨西哥导演阿方索•卡隆的名字。
他的成名作《你妈妈也一样》是部情色片,镜头语言大胆激烈但感情却异常真挚;接棒《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囚徒》这样黑暗与童真杂糅的主流改编电影,一改前两部低幼化的风格,被原著作者罗琳盛赞为最贴近原著精神的一部;耗尽精力铸造了《人类之子》这样纪实气息极浓的末世科幻,单那几段长镜就足以名留青史;当然,还有这部《地心引力》,《2001漫游太空》之后最真实震撼的太空题材影片。导演将自己拉美文化血脉中的狂想因子与好莱坞梦工厂的精湛科技完美嫁接,再用自己品性中的那股纯粹加以融合。艺术上的极简之美加上技术上的极致追求,一部臻于完美的集大成者就此诞生。
现在看来,《地心引力》应该直接发端于导演2007年的前作《人类之子》。这部深刻描绘2027年处于无政府状态下地球的科幻影片,无论从题材、美学风格还是故事走向,都对如今的这部大繁化简的太空电影影响深远。
导演并不认为《人类之子》是科幻电影,他认为它只不过探讨了人类处于某种极端社会状态下的反应
导演阿方索.卡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将本片视为一部公路片。参考其一贯作品风格,这样的说辞更多的是一种个人情结的寄托而非实指,但如果从公路类型影片的两大特色——沿途风景展示和主角心路变化来考虑,本片却又恰能与之完美契合。
本片没有传统剧情模式下的戏剧冲突,也几乎没有角色碰撞带来的火花,两位主演虽然大牌,但限于服装原因,根本无法用肢体语言完成辅助表演,甚至在后半段的“灵魂托梦”情节之前,观众很难看出包裹着厚厚宇航服的那个家伙就是乔治.克鲁尼。作为一部投入巨大且必然追求丰厚回报的商业影片,这样的尝试无疑是冒险的。一朝成功自然可以列为里程碑级别的求新之作,而一旦失败,巨额投资很有可能血本无归。好在如潮的好评和全球票房给了导演肯定的答案,不然,卡隆恐怕只能步上凯文.科斯特纳的后尘。
作为名符其实的独角戏,奥斯卡影后桑德拉.布洛克在表演上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在明年的颁奖季中再度封后的呼声也颇为高涨。其实纵观全片,桑德拉未必奉献了多么惊艳的演绎,只能算中规中矩的完成了份内工作
一直拖着没有看这部电影,因为只有两位演员的电影,我真的没有什么期望,后来看了30分钟后才知道实际上只有一位演员。
好的方面:
1 拍摄技巧好,特技效果好,拍的像真的在太空一样,我不知道摄影师是如何拍出失重状态的,我觉得奥斯卡应该把最佳摄影奖颁发给它。
2 配乐好,一向很欣赏好莱坞大片的配乐,和情节交相映衬,使美国的音乐创作不仅仅限于流行音乐,有些电影里的音乐就是一部交响乐。国内的电影音乐应该好好挖掘一下。
3 最重要的是这部电影表现出来的可歌可泣的人类宝贵的精神。
(1)George Clooney经验丰富,临危不慌,在Sandra Bullock缠在断掉的支架上镇定的告诉她解开带子,而后以救人为第一要点,救了Sandra。他还很幽默,在Sandra快没有氧气时播放乡村音乐让她放松。
但更让人肃然起敬的是,他主动牺牲了自己,换来Sandra的生存机会,这是一种很难得的精神。虽然客观上说,这样做的是最好的,不然两个人都不能活,但是当自己要面临死亡时,本能反应是都不想死,而头脑能如此冷静,在须臾之间就要做出决定,毅然决然的牺牲自己
觉得影片只有90min怕不够看?
看!一定要看!一定要看3D加atmos音效!
gravity几乎是向各种靠拼冗长时间来提高性价比的电影们“啪啪!”的打了一巴掌:没有多余的镜头,凭借良心的演技和镜头切换在烂片泛滥的秋季吹响“向奥斯卡开炮”的号角。
带好3d眼镜,准备好这场太空冒险之旅,正如女主Ryan所说,不管结局如何,这都是一场英雄之旅。
平心而论,影片首推的还是它的画面和特效:采用近似于纪录片的镜头来描述发生在太空灾难逃生,对于只会偶尔在直播间看看飞船发射、围观航天员和中南海问好的大多数人而言,光是随着镜头俯瞰地球或者仰望星空,感受零重力下的各种细节,仿佛就过了一把太空漫步的瘾,遑论以时速两万英里奔驰的太空碎片们是怎样制造了一幕又一幕惊险刺激的灾难。
在这种极度的视听觉刺激下,再加上只有简单的情节和虚拟的片场,演员的演技就尤为宝贵。身为影后的桑德拉布洛克和影帝的乔治布鲁尼无疑是恰到好处的让电影从沦为纪录片的漩涡中脱颖而出,人性如同繁星闪耀在太空,无关政治,无关国界,无关种族
感人!《地心引力---二人转》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labanchina.cn/a/id-864.html